close

運動後的疼痛 小心肩峰夾擠症候群


老張在看完今年倫敦奧運精采的羽毛球比賽後,興沖沖約朋友去體育館打羽球健身。幾次回來右肩略有痠痛,認為是運動後的疲勞而不以為意,但漸漸的疼痛感越來越厲害,甚至右肩已經無法舉高,以為自己五十肩發作了趕緊就醫。經復健科醫師診斷才曉得,原來罹患的是「肩峰夾擠症候群」,安排接受醫院物理治療後逐漸改善。

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復健科醫師說,肩峰夾擠症候群是指經過肩峰下方通道的肌腱及滑囊組織,因通道空間變小,摩擦到肩峰頂部,進而造成發炎與疼痛。在肩胛骨頂部稱為肩峰的部位與肱骨間會形成一個通道,裡面有滑囊及棘上肌肌腱通過,滑囊功用在於潤滑通道,減少組織間的摩擦,進而減少因摩擦或碰撞夾擠所引起軟組織傷害。

反覆性的傷害會導致旋轉袖肌腱發炎反應,有時發炎情況會導致滑囊發炎腫脹,使得肌腱通道變窄,更容易產生夾擠摩擦,如果又有其他狀況,例如之前受傷導致不正常組織增生,或因肩胛胸廓關節不穩定使通道空間變小,夾擠問題就可能會越來越嚴重。

復健科醫師表示,初期症狀包括手臂接近肩關節處的痠痛感,尤其在手臂舉高時更明顯。手臂向後置放時會有緊繃及痠痛感等,痛點一般在手臂前側,有時甚至會傳到手肘或手腕。後期症狀就會比較像五十肩,在許多肩關節活動面向都會有緊繃感,更嚴重也有可能真正變成肩關節囊炎,也就是五十肩。

治療方面,初期目標主要以減緩疼痛為主。可利用冰敷、電療、深層熱療等減低發炎及促進受傷組織癒合。局部注射消炎藥物也是很好的選擇。

此時的衛教十分重要,許多患者會因為動作時的疼痛,不敢做肩關節的大幅度動作,久而久之反而變成真正的五十肩。所以此時必須衛教患者減少粗重或手臂抬高出力動作,像是投球、拉單槓等,但不可完全不動,適度慢速且輕量、不引發肩關節疼痛為主的關節活動仍應進行,以減少肩關節囊發生沾粘的機會。

等疼痛及發炎降低後,在醫師或治療師的指導下,進行進階的關節活動角度訓練及肌肉力量訓練,恢復正確的肌肉動作模式,避免將來夾擠狀況發生,方能防範於未然,繼續享受運動樂趣。

arrow
arrow

    我們這一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